“以你之姓,冠我之名”,这句话在当今网络上是一种极其浪漫的表白语,然而在中国古代却是女子身份地位卑微的真实写照女子嫁到男方氏。
冠夫姓是中国古代男尊女卑、身份地位的一个重要体现标志。古代普通女子出嫁后会被冠上夫姓,但同时也会在夫姓后面保留自己的本家姓。例如,女子出嫁前本姓李,嫁给了姓张的男子,那么出嫁后的女子通常就会被称呼为张李氏。
一、古代社会属性的演变及姓的来源
跟我们当今社会不同,古代人的姓和名是完全分开的两个概念。很多人会认为中国古代就是一个男权社会,其实更早的原始社会是以母系氏族作为纽带,这也是姓的来源。“姓”字拆开便是“女”和“生”,意思就是女子所生。因此姓通常是用来划分部落、家族的,以防止同族内部通婚,也是古代判断家族部落的标志。
随着古代社会属性的演变,在进入奴隶社会后,男子的社会地位直线上升,女子则渐渐沦为附庸,男尊女卑的思想占据主流。
二、冠夫姓是古代男女地位的体现,也是身份转变的象征
因为古代社会属性的客观原因,男尊女卑可以说是一种公认的社会形态。普通女子在出嫁前,往往只有一个本家的姓,没有正式的名,最多就是一些乳名和小名之类的。因此,女子在本家是不会被记载入族谱的,只有男子才会被记载。那么,一般女子怎么样才会被记载入族谱呢?
一般来说,女子在出嫁后便会被冠以夫姓,也就意味着女子不再是娘家人,而是夫家人。只有在冠夫姓后,女子才有可能被记载入夫家的族谱。其实也很好理解,想要进入夫家的族谱,那必然要有夫家的姓,不然夫家怎么可能让外姓人进入族谱呢?
冠夫姓后,女子对外的称呼就变成了某某氏,第一个某是夫家姓,第二个某是本家姓,这样的称呼既表明了女子已婚出嫁的身份,同时也让人清晰直观的知道女子的夫家和本家。
综上,中国古代女子出嫁后冠夫姓是一种身份转变的象征,也是男尊女卑的重要体现标志。唯有冠夫姓才能被记载入族谱,亦是古代女子身份地位卑微的客观现实体现,这都是古代社会属性形态大环境所决定的。
我是月关略萌,专注历史领域。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支持关注我一下,感谢大家的阅读和点评。
日本女性为何婚后要随夫姓?
答:
由此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出,日本人是中国人的后裔。
中国古代,女人小时候的名字是没有实质意义的,一旦结婚,就必须跟夫君姓。
如:张姓女人嫁到王姓男人家里,这个张姓女人的名字就叫做王张氏,以此类推,全是这样。
日本女人嫁到男方家里,立即就将名字改为夫姓,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担当男人的配角,应验中国“假鸡随鸡,嫁狗随狗”的传统世袭。
当年郑成功船载童男童女各500人到日本繁衍生活,成为日本人之祖辈,这点就连许多日本人都纷纷认同,更有许多日本人经常组团到中国进行寻根。
由此,日本女人结婚后立刻跟夫君姓应该属于正常,正是中国古时候男尊女卑的的延续。
女方嫁到男方家想当公主怎么办?
首先你要问一下自己,为什么想当公主?是你自己的条件优越、满腹经纶、长相如天仙,还是你的男人把你捧为公主、特别离不开你,还是你的娘家是大富豪,让你和你男人有用不完的钱,等等。如果没有以上的原因话,千万不可把自己当成公主了。
巜郭爱打金枝》的戏曲你听说了吗?就是郭爱的父亲郭子仪,是唐玄宗时期参与平定安陆山之乱的大功臣。结果唐玄宗把自己的一个公主,嫁给郭子仪的儿子郭爱,结果公主摆资格找郭爱的歪,百般刁难,郭爱忍无可忍打了公主金枝,公主回家向皇帝老子告状,皇帝马上就捉拿郭爱,说要斩首(实际是考验公主的),公主立马求情。皇帝放了郭爱,对公主说:说“你现在既然嫁给郭爱,就要听他们的话,不要再把自己当成公主了。你是他们家的媳妇,就守媳妇儿的妇道……。”
因此,小两口既然已经结婚了,就是已经成家立业了,就是真正的大人了。所以,女生嫁给了男方后就不要把自己当作公主了,无论你有什么条件都不行,而是二人要为经营好这个家庭而努力奋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