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分享一句话——
“我们的主要方向是欧洲,但俄罗斯是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战略伙伴最近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局势。”
这句话是乌克兰现任总统波罗申科在21世纪初期一次公开演讲中提到的,那时,他还未跻身于乌克兰中枢,可他这种眼光却是颇为独到的,也点明了乌克兰与西方和俄国之间微妙的关系。
回到我们的问题,首先要明确,俄罗斯跟乌克兰今天关系为什么会闹这么僵?原因其实有两方面,一为历史因素——
上世纪三十年代,斯大林在全国推行农业集体化,有欧洲粮仓之称的乌克兰也未能置身事外,在大量粮食的征集与集体化推行下,不少农民饥寒交迫而死,但大量的粮食却掌握在国库当中,并被用作工业化的启动资金。斯大林这种做法不能说没有他的苦衷,可是这对乌克兰人来说,无异于是迫害,所以后来纳粹一打到乌克兰境内,会有那么多人响应也就不奇怪了。
第二,就是最近几年的克里米亚危机,乌克兰政府与俄罗斯联邦围绕克里米亚的主权归属问题展开了博弈,其实,严格意义上说,这块地在历史上一直归属于俄国,与乌克兰关系不大,之所以会被划入乌克兰境内,与赫鲁晓夫的支持有很大的关系。
可是要知道,俄国是一个大陆国,可他更觊觎海洋,当年彼得一世拼死发动战争打瑞典,就是为了获得进入波罗的海的出海口。
在今天,克里米亚正好濒临黑海,地势险要,如果这块地被亲西方的势力占据,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这也是俄国要获得这块土地的原因,这时候双方发生争执也就不奇怪了。
那么这样来看,双方有可能重归于好吗?笔者认为是可能的。
第一,农业集体化的负面效应不仅让乌克兰人反感,很多俄国人自己也深受其害,所以在认识历史问题方面,双方能找到契合点,问题也不难解决。
第二,克里米亚危机大家也有目共睹。西方认为俄国在搞侵略,骂他们践踏别国主权,可是西方就不敢问问自己的良心吗?科索沃战争、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他们哪一个没插一脚?人权和自由都是给自己人听的,是一块霸权主义的遮羞布,所以西方的舆论攻势疲软无力。
第三,西方要支持乌克兰制裁俄国,可是他们自己也知道,俄国掌握着对德国等中欧国家输送天然气与石油的跨国管道,一旦俄国将其关闭,欧洲本不景气的经济将会雪上加霜,因此对于支持不支持乌克兰,西方人自己也很犹豫。这样一犹豫就给了俄国准备的时间,俄军在克里米亚站稳脚跟也就不奇怪了。
乌克兰人看到西方干打雷 不下雨,自然也会随着局势来调整自己的政策,毕竟,乌克兰虽对开拓西方市场怀有很大的抱负,可目前来看,对俄国的依赖程度还是蛮高的,所以双方仍有可能重归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