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爱打人,怎么办?
可能有家长认为,自家孩子完全不暴力,
这个话题离自己太远,
其实,每个男孩脑海中多少都会出现暴力的想法,
这是他们体内睾丸激素决定的。
另一方面,那些内向的、安静的男孩,
非常容易被暴力,
因此也需要教会他们保护自己的方法。
男孩不同年龄的暴力行为,有不同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第一个“暴力”高峰期:4岁左右
听到“我们家小孩最近老喜欢打人”之类的话,
再问一下孩子岁数,基本上都是4岁左右。
这是因为4岁集齐了三大暴力原因:
体内睾丸素激增焦躁于无法表达争取父母的关注
正因为这3个原因,让男孩们变得狂躁,
在家打父母,在幼儿园打同学,甚至生活中还会打陌生人。
那么睾丸激素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呢?
睾丸激素,是一种男性荷尔蒙,也被称为“生命之源”,
它有很多优点:
能促进男性体征的发育;能使人精力旺盛,充满活力;让人更积极进取,有上进心;富有竞争意识,更容易成功。
曾有人做过调查,发现:
体育比赛中,获得胜利的一方,比输掉的一方,睾丸素更高。
当然,除了优点,睾丸素也有显而易见的缺点:
会让男孩焦躁不安;呈现出一定的攻击性。
有这样一个实验:
把大剂量的睾丸激素,注入一只瘦弱的猴子体内,
被注入睾丸激素的瘦猴子,随即发起了向猴王的挑战,
并且在挑战的过程中,它表现地异常勇猛,
甚至不知疼痛和疲惫。
最后,它成功了,它真的战胜了猴王!
当然,药效过后,它又被打回原形了。
4岁男孩的睾丸素有多高呢?
是之前的2倍。
所以,4岁男孩容易出现攻击行为,
或者喜欢攻击性游戏和战斗的动画片,比如:奥特曼。
此外,4岁孩子需求增加,但表达能力却有限,
达不到目的时,便迁怒于无法满足自己的大人。
看过一个小视频,内容是一个4岁孩子,
要求妈妈给他讲某一本绘本,
但他说了半天,妈妈从书架上拿下来的都不是他要的,
于是在妈妈蹲下,和蔼的问宝宝到底要哪一本时,
这个宝宝直接一巴掌把妈妈打懵。
视频下面的评论里,
可以看到,类似这样的情况,生活中实在是很多很多。
换个角度,从孩子的视角看,
除了打人,他们想不出其他办法来缓解自身的焦虑。
若干年前,一个行为艺术展里,艺术家专门设置了一间房间,
里面都是高大的家具,
当观众走入这间房间,就会发现,自己的相对身高才4岁左右,
桌子和自己眉眼一样高,椅子得用“爬”才能坐上去……
参观过这个展览,大人们便能体谅:
孩子看到柜子上有自己喜欢的书,
但他拿不到,
他要寻求大人的帮助才能拿到,
但他说不清,
最终就是又气又急,
但又想不出其他办法,
于是,先冲眼前这个不能满足自己的人发泄一下再说。
最后说说“关注”,
孩子的很多行为、状态,其实都是有功能性的,
背后的诉求都是“希望激发父母的关注”。
比如:有的孩子总生病,因为他知道,生病时,父母会关注他;
再比如:有的孩子打人,因为他不打,父母可能永远盯着手机,只有他打人了,父母才会怒视他,尽管是怒视,那也是关注。
如果因为“忙”等原因,
缺乏对孩子应有的关注,
那么孩子就会制造事端,引起你的注意。
要特别说明的是:
随着年岁的增长,
男孩更在乎父亲的关注,
女孩则更在乎母亲的。
知道了4岁孩子打人的原因,
那么怎么做才能控制孩子的这种暴力行为呢?
1,家庭氛围可以影响男孩睾丸激素的高低
科学家经过对大量男孩家庭的研究后发现:
家庭氛围是安静、祥和、温馨的,
父母日常沟通是心平气和的,
孩子睾丸激素会较低,
出现激烈暴力行为的可能较小。
所以,调整家庭氛围,可以有效影响孩子的行为。
2,重视培养男孩的语言表达能力
男孩在语言表达上,相较女孩,是较弱的,
因此,父母更要花心思,营造语言环境,
多和男孩说话,也鼓励他们参与大人的交谈。
让男孩可以从大人们的交流中学习表达,也可以在与大人对话中,练习表达。
3,积极关注孩子
陪伴孩子时,投入专注,
这就是高质量的陪伴,
小时候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很多成长中的问题就能杜绝在萌芽。
第二个暴力高峰期:11岁{!– PGC_COLUMN –}
男孩逐渐进入青春期,
身体开始发育,睾丸激素也大幅提升,
这个阶段的男孩,最先表现出来的是:骂人。
他们享受粗话带来的力量感。
他们在为成为真正的男人做准备,
会迷恋强壮、冷酷、粗鲁的电影角色或明星,
认为那才是男人,
那才是榜样。
另外,他们也热爱暴力游戏,幻想自己成为里面的人物。
但无论是明星,还是粗话,还是游戏,
对现实的指导意义都几乎为零。
针对11岁男孩的暴力行为或倾向,
父母要做三件事:
1,带男孩运动
运动是一种良性疏泄方式,
规律运动,还对抑郁情绪有显著效果,
特别是男孩,运动能让他们放松、安心,
养成运动的习惯,可谓受益终生。
2,帮助男孩建立优质友谊
为内向的男孩找好朋友
内向的男孩容易被欺负,
但只要有一个好朋友就可以大大消除这种可能性。
为外向男孩找优质同伴
外向的男孩容易交到朋友,
但如果是损友,青春期时,容易被带坏。
帮助男孩建立优质友谊的具体方法:
步骤一:了解男孩目前友谊的现状;
可以通过聚会来观察,
看看哪些朋友靠谱,哪些朋友不那么合适。
步骤二:父母找到合适男孩的朋友
从年龄、性格、爱好等入手,
进行评估,
确定适合后,增加联系频率,提升双方熟悉度。
步骤三:正式介绍给孩子
可以通过安排些活动等,让双方多见面,
慢慢他们自然会熟悉,并成为朋友。
帮孩子找优质朋友的事,在11岁这个年龄段,
还是可以操作的,
再往后,
男孩就会拒绝父母再插手自己的社交,
这时要调整就比较麻烦了。
3,培养男孩至少一门兴趣爱好
找到孩子真正喜欢、相对来说较有天赋的兴趣项目,
深入地学习,达到高于一般孩子的水平,
最好还能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这才算培养男孩一门兴趣爱好。
“兴趣爱好”在调节情绪上的核心作用,
就是能让人不怕孤独,甚至享受孤独。
一个人只要能享受孤独,
那么他既不太会有攻击性,
也不会害怕别人的攻击。
电视剧《小别离》里有这样一个场景,
小男孩恨后妈,所以总是和她顶嘴、吵架,
这个男孩酷爱打鼓,且自组乐队,任鼓手,
每当他和后妈吵架,为了防止自己做出进一步极端的事,
他就去打鼓,打完后,他对后妈的态度就缓和了很多。
艺术来源于生活,
这个情节确实有它实际意义。
在教育界有句名言:
顽劣的男孩大多没有健康积极的兴趣爱好。
11岁这个年龄,只要父母适当引导,
孩子还是比较容易学成一门兴趣爱好的。
第三个暴力高峰期:14岁后
男孩已正式进入青春期,
体内睾丸激素达到空前的高度——是之前的8倍。
他们长得人高马大,自认为已经是个男人,
要用有别于女性温柔、耐心的方式解决一切问题,
于是他们首选暴力。
而当他们真的独当一面时,内心的恐惧油然而生,
于是他们也选择暴力,掩盖恐惧。
这个年龄的男孩,还非常喜欢追求酷的感觉,
明星是酷的,同伴间欣赏酷的,异性爱慕酷的,
而男孩表现酷的方式,往往是粗鲁的举止。
青春期男孩往往会我行我素,只做自己想做的事,
追求和大人不一样,大人说往东,他们就偏要往西,
而暴力,就是所有大人都不主张的,
于是青春期孩子便欣然选择了暴力。
得不到父亲的欣赏,也会激发男孩的好斗,
他们往往会用暴力掩盖失落,
也就是在别人抛弃我时,我先抛弃他们。
学业压力大,成绩不好的学生会被孤立,
于是有些被孤立的男生就会选择暴力,来维护自己的尊严。
解决之道:
1,赋予暴力男孩一定的权利
暴力男孩无论在家里,还是学校里,
都是被人唾弃的角色,
没人尊重他们,个个都像躲瘟疫一样避开他们,
但人都有被尊重的渴望,
于是他们更依赖暴力,觉得暴力才能让人怕他们,
才能拥有尊严。
但,如此一来,别人就更讨厌他们,
恶性循环的最后,
就是男孩的自暴自弃!
但若赋予暴力男孩一定的权利,
也就是给他信任,
问题就会得到扭转。
比如:单独照看弟弟/妹妹等。
再比如:搜集某方面的信息,第二天给全班同学出题。
人在信任中才有追逐更好的欲望,
14岁-18岁的男孩,
内心仍有正能量的一面,
用爱,
用信任,
激发它们,
孩子就会完全不一样了。
2,不经意的表扬
装作不经意的表扬男孩,
是男孩最受用的夸赞方式。
比如:父子一起运动完,父亲可以不经意地和男孩说:
“和你在一起运动,感觉真好啊!”
“和你在一起运动,真开心!”
“你还挺厉害的嘛,对你刮目相看了!”
这些表扬,最好是出自父亲的口中,
14岁男孩,更在乎父亲的观点,
即使,表面看上去满不在乎,
但请相信,他的内心乐开了花。
从此,这个男孩就会更关注自己行为的正确性,
因为正确的沟通方式,
也能获得关注,
没有必要再用夸张的,粗鲁的方式,
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3,如果男孩的暴力问题已经很严重,要记得求助
如果14岁前的养育有问题,
那么14岁,虽然还是孩子,
但很可能已粗野到无法管束的地步,
不用怀疑,
事实上这样的孩子确实有。
怎么办呢?
我也接到很多家长的来信,
询问策略,
我的回答是:求助专业人士。
这个专业人士,可以是学校老师,听听他们的建议。
也可以是心理咨询师,让孩子得到专业的疏导。
也可以评估后,将孩子送国家设定的工读学校。
这一块不再详细写,
要提醒的是:
(1)机构一定要专业;
(2)不要一送了之,和孩子的亲情链接不能断;
(3)一定要评估!先评估,再送机构。
一直以来,因家里男孩有暴力倾向而来咨询的家长络绎不绝,
再加上最近媒体中,不断有男孩弑母新闻报道,
因此特写下此文,
内容基本涵盖了所有男孩暴力问题的原因解剖,以及解决方法,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End—
喜欢我的文章,请点击关注【处处有心】,每日都有微头条,或长文章更新~
作者简介:
处处有心
儿童发展及教育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上海心理学会会员,EAP咨询师,婚姻家庭治疗师,育儿类原创文章获奖作者。在儿童及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中,有10年以上实战经验.